黨史學習|新中國第一次普選人民代表,為何如此重要👏🏼?
1953年4月2日,中央選舉委員會發出《關於基層選舉工作的指示》和《關於選民資格若幹問題的解答》,拉開了新中國第一次人民代表選舉的序幕。從中央到每一個基層的政權單位🤾🏽♂️,都成立了選舉委員會和選舉工作組🙆🏿♂️。
《新聞簡報》:中南海選區的候選人是共產黨員王敬先和無黨派人士沈謙,選民們領取選票🧑🏽🎨。毛澤東主席來參加投票🔽,和毛主席在一起投票的還有朱德副主席,劉少奇副主席🆎,周恩來總理。
為了讓此次選舉有序進行🛻,中央決定成立由周恩來任主席的“選舉法”起草委員會。
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劉國新:選舉法起草委員會的工作節奏非常快✋,一月中旬決定🏄🏽,到二月不到一個月🦸,二十多天就拿出了選舉法🐆。周恩來報給毛澤東,沒有別的意見,就是有人提出來,這個選舉法的名稱應該加上“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”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》由此正式完成👩🏼🔬,這也是新中國第一部選舉法👴🏼。根據選舉法下發的文件明確指出,在基層選舉中👩🏽🦲,必須充分發揚民主,讓每一個公民都有選舉權,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🧑🏼🦰。針對當時人民群眾文化水平低是否會影響選舉的疑問,周恩來明確指出:“普選的關鍵決定於人民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🎰,並不決定於人民的文化程度🚒,更不決定於國家的經濟狀況。”
《共和國圖像日誌》:黃繼光烈士的媽媽鄧芳芝被選為代表👼,農業勞動模範耿長鎖和他的選民們告別⚀,班禪額爾德尼從日喀則出發,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,內蒙草原的牧民歡送自己的代表胡赫勒泰……
這次全國基層選舉工作🏃♀️,從1953年4月開始全面鋪開,到6月份順利結束,全國近6億人參加選舉,選出基層人民代表550多萬,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作了重要準備,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人民民主邁出的重要一步🤱。
(來源🏃♂️➡️:黨史學習教育)
(第九十二期)
編輯|陳冠卿